15.4.07

一個兒子打算給他爸的信<讀後感想>

一開始孩子(神佛化身)就要我們用嚴謹的態度來看這封信,神佛既然有指示,我們就用最虔誠的心來看這封信.

這封信寫的時間是2005.1月,是兩年多前寫的,我很好奇如果他現在再看到這封信,不知有何感受,又如果每年都看一次,不知作何感想? 畢竟他是用16歲的HD來看父親和世界,難免有些侷限,但可喜的是,他16歲就很有自信表達他的想法給他爸知道,這是很不容易的,尤其在台灣環境下(學歷主義,功利主義). 我試著用HD的角度來分析,但因整篇文章,甚至每句話,都含有HD的理論,例如:第一句,「我不是想頂撞您」,就表示他有傳宗接代的壓力; 第二句,「我有自己的想法」,就有人人都是無價之寶及我是自己生命世界主人的意涵. 所以我把自己最有感觸及所引發的可達領域列舉如下:

1. 原文: 我是我自己,不是你影子,更不是你寄託年少夢想的投影機
Thought: 父母很常用投射效應看待孩子, 「以前我可以,為什麼你不行...」處處要求孩子要達到他可以達到的標準,甚至過份要求孩子達到連他都不一定能達到的標準,「爸爸一生有一個願望,希望自己能當醫生,可是小時沒錢讀書,這希望就要寄託在你身上了」. 相對的,孩子也會對用投射效應「我以後當父母時,一定不會對我孩子如此管教...」,這些本身都沒有對錯,只要我們會善用.

這也含有變與化的原理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人受壓力到一極限時,就會產生變化,文章中孩子累積壓力很久,就對父親管教產生反感的心,如果要將此心態改正,也是需要再一次的變化.也就是說,用正確的態度教導小孩,直到孩子的行為產生變化.

我個人認為,父母能夠適度地給孩子溫柔的壓力,帶領孩子發現自己,創造自己,成就自己,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;不用時時刻刻替孩子擔心,套句常聽到的話:「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的」.

2. 原文:我是我,請不要把我跟建中,台大,別人(強者)做一些無謂的比較,別人強的地方是讀書,我卻不是.................想成功,讀書只是一條路.....
Thought: 大部份父母都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,不然至少希望長大後能夠生活無虞.這一點的基礎當然是以孩子長大後,在社會上的競爭力而定.但父母親要怎麼知道孩子成大會不會成功,有沒有競爭力呢?於是就使用同類互比這強而有力的電網來跟孩子的同學比較,而學生時代最能比,也是最簡單比較方式就是課業成績,這也是台灣大部份學生的夢魘.

游老師上課解釋何謂競爭力:「比別人更迅速的解決某族群的痛苦跟煩惱,就比其他人更有競爭力」.以這角度出發,就會發現讀書確實不是唯一的出路,因為各行各業都是在解除他特定客戶的壓力;不過讀書卻是培養解決某族群問題的能力時的一條重要途徑.有太多例子說明,人不因學歷的高低,而有所不同的成就,因為成功的參數不只有看的見的學歷,經歷......;還有看不見:謙虛,誠信,勤勞,毅力...... (對立互補原理), 所以要孩子長大能成功,有競爭力,不能只要他會看的見的讀書而已,還要教他看不見的做人基本道理.

3. 原文: 他舉了一個故事,意思是人是否也像蜜蜂一樣,依之前的經驗前進,以為有光才有出路;或許我們會想蒼蠅是因為無方向的亂鑽,但至少它不拘泥於有光的地方一定就是出口的觀念,不斷的嘗試,因為不試一定沒辦法脫身,但試了或許還有些機會.
Thought: 人人事事皆我師,我們不會因這實驗而下某種定論,但很清楚地知道,要跟蒼蠅學不拘泥於舊有的習慣思考,不被無形的碉堡困住. 要跟蜜蜂學,生命時光最寶貴,到死之前都要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,讓生命過程沒有缺憾.